老旧园区在执行护航下的经济复苏
——攀枝花市西区人民法院“拼经济、搞建设”执行纪实
(资料图片)
2023年8月1日上午,攀枝花市遭遇强降雨,给盛夏带来丝丝寒意,记者来到攀枝花市西区格里坪工业园区采访。
然而风雨中,该园区的构美科技有限公司高新钙产业基地里机器声轰鸣,工人头戴安全帽全神贯注,现场一片忙碌热火朝天的景象……
“去年我们生产七万吨,今年上半年就完成了9万吨。”构美科技有限公司公司相关负责人姜泽友高兴地说,今年全公司计划完成17万吨。
高新钙产业基地是由攀枝花汇拓矿业有限公司与其全资子公司攀枝花构美科技有限公司新投资5亿元共同打造,生产的石灰石、氧化钙系列产品广泛用于冶金、环保、化工等领域,基地正式投产以来,产品质量和公司信誉受到客户的一致好评,并成为攀钢集团战略合作供应商。
攀枝花市西区地处攀西边域、川滇交接处。1996年,这里建成了我省首批个体私营经济试验区,规划面积11.47平方公里,之后更名为“格里坪工业园区”,形成了煤及煤化工、钢铁及机械深加工为产业主导的工业体系,成为地方重要的招商引资、税收增产、经济发展支柱。
近年来受去产能和疫情影响,格里坪工业园区内的部分企业经营发展逐步陷入困境,加之厂房老旧、设施设备更新效率较低等影响,停产企业、僵尸企业越来越多,随之衍生的拖欠工人工资、金融借贷风险等问题,不断把园区的产业结构拖入泥潭,严重限制、阻碍地方经济的向前发展。于是,如何有效盘活园区、出清僵尸企业、推动产业转型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成为了人民法院执行工作保障护航经济建设的一项重要课题。
从联动机制能动入手 创新搭建“联社法官”平台
“法治服务企业,让经济插上腾飞的翅膀……”
走在宽阔的工业园区,雨中看着掩映在绿树丛荫下的各色高大厂房、办公楼,远近传来机器轰鸣声、运输车马达声……
攀枝花市西区法院副院长乔玉铭告诉记者,近年来,围绕格里坪工业园区发展,西区法院创新在园区建立“法官工作室”,全面搭建起回应园区企业多元司法需求的服务平台,形成定期走访、主动调研的服务模式。同时,依托“群众说事、干部说理、法官说法”的“三说会堂”多元解纷机制,针对园区涉企案件,跳出复杂的诉讼程序限制,就矛盾“爆点”直接进行调解,以非诉方式高效化解纠纷。
2021年,西区法院依托执行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对园区涉执案件与各联席成员单位共同建立直接、快速、便捷的工作衔接机制。针对企业经营、缴税、欠资等情况,完善信息互通渠道,在执行事务中心构建以执行法官工作站为中枢载体的协作网络,从执行立案环节开始,对涉园区企业案件采取标记、跟踪的措施,并定期与企业、园区、工商、税务等进行对接通报,就被执行企业出现经营异常、资产设备转移、拖欠工资、欠缴税款等情况进行信息互通并提前介入,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参与调解涉企案件100余次,成功化解群体性农民工追讨工资纠纷60余件,走出诉源治理新路子,绘出基层治理新“枫”景。
2022年,在推进当地重点项目“物流园入驻”过程中,园区内的该项目规划场地被多家企业、多个商户长期无权占用且拒不搬离。西区法院以其中7家较大企业为突破口,研究制定由法院牵头,公安、应急、园区等十余家执行联席成员单位协作参与的执行方案和应急措施,出动200余人、耗时12小时,在安全应急到位、后勤保障到位、强制措施到位的基础上,顺利对7家企业的违章搭建进行强制拆除、场地强制腾退,为“物流园入驻”项目的顺利推进、企业入驻保驾护航。
为园区企业问诊把脉 “四张清单”深化文明执行理念
“金瑞达新型建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年产100万吨石灰岩综合利用技改项目,今年7月达到升规条件,上半年产值为1934.58万元。” 相关负责人曾义和笑着说,重组后的攀枝花市金瑞达新型建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技改,该公司已将原四川金沙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生料制备站破碎系统改造成为攀西川滇交界地区规模最大、产品质量最优、环保,科技及物流配套服务齐全的砂石骨料生产厂。
“由于受去产能和疫情影响,园区长期停工停产、占用资源、债务不断增加的僵尸企业日益增多。”格里坪园区发展服务中心主任郑晓龙说,近年来,在西区法院的协助下,园区正大刀阔斧地对一些僵尸企业进行清除。
近年来,为帮助园区企业顺利转型,西区法院经过反复走访调查,对86家园区企业三年来361件涉诉案件逐案分析,建立“四张清单”:原告清单、被告清单、申请执行清单、被执行清单,并做好定期更新汇总,有效掌握园区企业矛盾纠纷实时动态。同时,以西区格里坪法庭为前哨站,以诉源治理、执源治理为排头兵,对园区企业涉诉涉执案件提前介入,能调尽调、可保尽保。
针对园区“僵尸企业”长期占用土地资源、厂房闲置、债权债务关系复杂等问题开展专项调研,建立园区“僵尸企业”涉案情况专项档案,进行合理分类,便于对症下药。强化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对暂时经营困难的企业审慎适用强制措施,帮助其渡过难关;对已丧失清偿能力,但有一定发展潜力的企业,积极引入破产重整;对长期停工停产、资不抵债且确无发展前景的企业,利用破产清算,让其有序退出市场,释放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
近三年以来,西区法院通过诉源治理、执源治理有效化解涉园区企业案件113件,受理园区企业申请执行的案件37件,执行到位218.6万元,实际执行到位率33.21%,执行平均用时61.3天。
科学出清“僵尸”企业 助力园区产业转型升级
2022年,西区法院在执行园区某化工公司案件中,针对其常年停产、土地厂房闲置荒废的情况,通过“执转破”途径顺利对其宣告破产,彻底化解包含劳动争议、职工工资在内的120起案件,涉及标的1500万余元。
在执行涉园区企业案件时,特别是面对长期停工停产、占用资源、债务不断增加的僵尸企业,西区法院讲执行技巧,注重执行效果,既不“和稀泥”,也不“一刀切”。针对确无继续生存可能企业,善用法律程序,通过“执转破”、债权人申请破产的方式让其有序退出市场。同时,也尽量减少企业停产、破产,甚至延伸执行职能助力企业盘活,尽可能保护企业生存和发展,营造健康有序的营商环境。
在涉园区某能源公司案件执行中,西区法院主动延伸执行职能,前往四川各地协调争取其他法院移送执行管辖和处置权限,顺利处置涉案资产并助力完成地方政府土地收储工作,为“磷酸铁锂”重大项目落户本地提供执行保障。
在涉园区某水泥厂、某科技公司等案件执行中,西区法院通过促成重组、债务展期、分割转让土地使用权等方式,取得较好执行效果,社会各界关注大、认可高。特别是某水泥厂执行批案,西区法院通过执行和解协议完成重组,僵尸企业华丽转型成为保供攀钢生产必须冶金辅料的重要企业,年产值1亿元左右,是打造“攀钢航母舰队”重要助力。
“西法快车”护航经济 调研建言获肯定
法治深耕基层,护航企业发展。
近年来,西区法院创新成立“西法快车”讲团,在审判执行部门抽组10名骨干法官、法官助理为核心成员组建讲团,集巡回审判、能动普法、上门立案等功能于一体,围绕企业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建立“菜单库”,提高服务事项办理效率。创新推出“西小槌”栏目,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线上渠道,精心筛选涉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以“基本案情+裁判结果+法官说法”的方式,图文并茂展示案件过程及裁判导向。其生动多元的普法形式、关注民生的内容切入、日益彰显的宣教效果,赢得了辖区群众的广泛好评和各类媒体重点关注。
2023年4月,西区法院对格里坪园区进行了深入的走访和实地调研,全面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和园区土地闲置情况,根据了解的情况和发现的问题,以法学会的名义形成《格里坪特色产业园区“僵尸企业”稳妥处置的路径研究》课题文章。该文获得攀枝花市委书记肯定性批示,并被省法院司法统计分析采用。
时光荏苒,随着格里坪园区不断转型升级,格里坪园区老旧工业园区开始得到复苏,“格里坪化工园区”被四川省经信委、发改委、自然资源厅等六家单位正式确定为“四川省化工园区”,准入资格的取得,为本地招商引资、经济发展带来更多机遇。下一步,西区法院将持续发力为园区的全面复工复产、“拼经济、搞建设”的新形势下,全力以赴为地区建设和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提供强力司法保障、贡献更多执行力量。
李卓恒 苏勇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唐万贵